首页

口舌奴

时间:2025-05-24 15:40:04 作者:重庆举行援藏消费帮扶专场推介活动 签署采购订单2500万元 浏览量:82058

  央视网消息:巡天望远镜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宇宙,而卫星遥感技术则能让地球人更好地看清自己。今天(9月17日)12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88次飞行。

  数百颗在轨遥感卫星守护“美丽中国”

  卫星遥感技术以卫星为平台,搭载多种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以获取地面的水、植物、土地、大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状况。

  近几年,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从太空的视角越来越多地欣赏到地球的各种美景,在这背后是我国遥感卫星陆续实现了多项突破。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轨稳定运行的300千克以上的卫星有300余颗,居世界第二位。在轨遥感卫星200余颗,实现了16米分辨率卫星数据1天全球覆盖。

  我国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投入使用

  国产高分卫星的“眼睛”可以为船舶指明方向。近日,我国西沙北礁灯塔和浪花礁灯塔完成了北斗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基站的新建工作。两座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我国船舶自动识别岸基系统在该海域的覆盖盲区问题。

  据了解,两座基站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基站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均接入我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系统,使用北斗卫星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为三沙船舶航行监管、岛礁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为南海船舶航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导助航服务。

  深空探测公布新规划 探月探日再进一步

  从仰望到追逐,从理想到现实,一个又一个中国印记留在星辰大海。未来,中国航天人的目标还要聚焦深空。

  近日,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正在上海举行,航天专家表示,2026年即将发射“羲和二号”探日卫星,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发射后将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影响。

  除了对太阳的探索之外,我国探月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今年,我国宣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科学探索,未来中国人建设的月球科研站、能长期驻留的月球基地,都值得我们期待。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改革为人民|“民”惟邦本

古建筑、古村落、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的老人、田里劳作或溪边浣洗的侗家人、嬉戏的孩童和慵懒的小狗……生活气息浓郁的村寨,被吴欣瑜用相机定格下来并分享在社交平台上。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孙志刚决定逮捕

在工业领域,伍振湘介绍,全省33个大类行业中有18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54.5%。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增长9.6倍,铁路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超过2倍,产业升级态势明显。

中新电竞对话Suk:不相信自己是最强选手,凭什么拿冠军?

在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方面,我们抓住国家增发国债重大机遇,统筹谋划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项目1210个,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提升河北防洪抗灾能力;今年1月,我们发布实施《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对防汛避险转移全流程进行了规范,为人员转移提供了法治保障。今年2月,我们与中国人保集团等保险机构合作,在全国率先创立综合巨灾险,将全灾种纳入保障范围,并为全省7400多万居民投保了综合巨灾险。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将于明天下午3时举行

各级各类教育体量大、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这是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现实。优质教育资源宛若一颗颗光耀夺目的珍珠,散落在各处,打造出了一个个耀眼的教育高地。但与人民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期待、与教育助力每个人人生出彩的使命相比,珍珠散落各自闪亮的样态,终究不是理想的模样。

第一观察|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新部署

北京8月6日电 综合消息:据《以色列时报》报道,当地时间6日,以北部一城镇附近遭遇无人机袭击,已造成5人受伤,其中1人情况危急。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